近期,参加了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理论知识教学,也有业务技能传授,还有移动课堂学习,其中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原因有三:
一是我们学习的地点在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20世纪60年代,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万名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兵,怀着为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攀枝花等地三线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培训中,曹修源教授讲述的程子华、杨文仲、周传典就是其中三位典型代表。他们所具有的忠诚、干净、担当精神是三线建设者普遍具有的优秀品质。三线精神与长征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等共同汇集成中华民族的不朽灵魂,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我来自广安,三线建设同样在广安留下了不朽的时代烙印。三线建设横贯三个“五年计划”,历时17年,它涉及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众多的建设者中,就包括支援广安三线建设的广大人员,他们扎根华蓥山深处,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奏响了现代工业机器轰鸣的美妙乐章。1965年2月,党中央批准了《关于以重庆为中心常规武器配套规划情况的报告》,要求沿川东北一线华蓥山山脉在广安等地建设迫击炮、引信、光学仪器等生产厂9个。1965年至1966年期间,华蓥山作为重庆常规兵器工业的川北一线建设基地,五机部先后在此开工建设国营金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红光仪器厂、国营永光仪器厂、国营兴光仪器厂、国营江华机器厂7大军工企业,此后又增加建材部企业国营西南玻璃厂以及小三线企业国营长城机器厂、国营燎原机器厂。如今,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曾经驻扎广安的三线军工企业已全部搬离,但“三线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三是我的父亲是三线建设的参与者。襄渝铁路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20世纪70年代初,我的父亲和80多名岳池青年一道,响应国家号召,参加民兵团,开赴人烟稀少、群山延绵的大巴山,修建襄渝铁路。从父亲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那时民兵团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生活物资十分匮乏、工程任务十分艰巨的情況下,从1970年到1972年底,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与铁道兵部队齐心协力、全力配合,全面完成了位于陕西省镇巴县境内柴家庙至赵里溪全程桥隧相连的铁路线建设任务,为三线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三年,是父亲奋战巴山的峥嵘岁月,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无怨无悔的岁月。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星移斗转也在不断变迁。今天,我们学习三线精神,仅仅只有感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发扬三线建设那个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践行于我们的人生每一个阶段,并且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能不辜负老一辈三线建设者的无悔青春。
三线精神只是众多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之一,我们党的精神谱系是光辉伟大的,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去铭记、去传承、去弘扬。当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自己,坚定前进的信心,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脚踏实地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在平凡岗位中、在不懈奋斗中谱写人生的篇章。
学员:孙小平
2021年12月1日